第2章 下山
第2章 下山
次日清晨,他找到玄真子:“师父,我想学用毒。“
玄真子并不惊讶,只是问:“为何?“
“既然医术能杀人于无形,我想知道如何辨别那些死于毒杀的人。“林墨羽认真地说,“这样或许能阻止更多恶行。“
玄真子盯着他看了良久,终于点头:“可以。但你必须先学会解毒,再学用毒。而且,没有我的允许,不得对任何人使用。“
于是,林墨羽的学习内容又多了一项。他首先熟记各种毒物的特性、症状和解法,然后在玄真子监督下,学习如何提取毒素,如何控制剂量。
“毒分急缓,“玄真子讲解道,“急毒立取人命,易被发现;缓毒积少成多,症状似病,难察痕迹。医者仁心,当以救人为主,但知毒方能防毒解毒。“
一次,林墨羽在提取蛇毒时不小心溅到手上,顿时整条手臂麻木。玄真子迅速以银针刺穴,阻止毒素扩散,又煎了一剂解毒汤给他服下。
“感受到了吗?“玄真子问,“毒发时的无助与恐惧。记住这种感觉,它会让你在使用毒术前三思而行。“
林墨羽冷汗涔涔地点头。这次意外让他对毒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——既是利器,也是双刃剑。
随着学习的深入,林墨羽开始理解玄真子所说的“医杀一体“。同样的知识,可以用来救人,也可以用来杀人。区别只在于使用者的意图。
“师父,“一天夜里,林墨羽忍不住问,“如果遇到罪大恶极之人,用毒术取他性命,算不算违背医道?“
玄真子放下手中的书卷:“道家讲'无为',但非不为。当恶人横行,百姓遭殃,不得已而为之,亦是天道。只是...“他目光炯炯,“这个'不得已'的判断必须慎之又慎。“
林墨羽若有所思。他开始明白,真正的难题不是如何杀人,而是何时该杀,何时不该杀。
墨羽十九岁那年,玄真子决定让他独自下山历练。
“带着这些药材去黑水镇,“玄真子递过一个包袱,“那里的瘟疫需要救治。记住,只医病,不惹事。“
林墨羽郑重接过:“弟子明白。“
黑水镇距离青冥观有两日路程。林墨羽一路疾行,第二天傍晚抵达镇外时,发现气氛异常。镇口设了关卡,几个衙役模样的人正在盘查过往行人。
“站住!干什么的?“一个满脸横肉的衙役拦住林墨羽。
“贫道是青冥观弟子,奉师命前来救治瘟疫。“林墨羽出示了度牒。
衙役扫了一眼,冷笑道:“什么青冥观,没听说过。现在镇上戒严,外人一律不得入内!“
林墨羽皱眉:“戒严?为何?“
“少废话!赶紧滚,不然抓你进大牢!“衙役伸手推搡。
林墨羽侧身避开,眼中闪过一丝寒意。他注意到衙役腰间鼓鼓的,显然塞满了银子。再看关卡处,但凡想进镇的百姓,都必须交钱。
就在这时,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从镇内传来。林墨羽循声望去,只见一个妇人抱着个孩子跪在路边,孩子面色青紫,已然断气。
“我的儿啊...就因为没钱买药...老天爷啊...“妇人哭得肝肠寸断。
林墨羽心头火起。他强压怒气,退到一旁树林中,取出一套衣服换上,然后绕过关卡潜入镇内。
镇内景象触目惊心。街道冷清,不少门户挂着白幡,空气中弥漫着腐臭和药味混合的气息。林墨羽找到那哭泣的妇人,悄悄塞给她一包药。
“大婶,这药可防瘟疫,快收好。“
妇人惊讶地看着突然出现的道士,还没来得及道谢,林墨羽已转身离去。
他循着病气最浓的方向走去,来到镇中心一处大宅前。宅门上贴着官府的封条,但里面却传来歌舞声。林墨羽翻墙而入,眼前景象让他血往上涌——县太爷正和几个富商饮酒作乐,旁边站着战战兢兢的丫鬟仆役,不少人脸上已有瘟疫的症状。
“大人,那些贱民的死活何必操心?“一个富商谄媚地说,“反正死的多是老弱病残,省了口粮。“
县太爷哈哈大笑:“说的是。来,喝酒!“
林墨羽站在阴影处,拳头捏得咯咯响。他摸出一包剧毒,只需弹入酒壶,这些蠹虫就会在痛苦中死去。就在他准备动手时,玄真子的告诫在耳边响起:“心不正,术必偏...“
他深吸一口气,收起毒药,转而取出几道符咒,悄悄贴在宅院各处。这是“噩梦符“,中者会连续七日噩梦连连,不得安眠。
离开大宅,林墨羽在镇上秘密行动,将带来的药材分给最需要的百姓,特别是那些没钱买药的家庭。他还教他们如何用普通草药预防瘟疫,如何保持清洁。
三天后,当林墨羽准备离开时,听到一个消息:县太爷突发怪病,整夜惊叫,说是梦见无数冤魂索命,已经吓得精神失常。
林墨羽面无表情地听着,心中却翻腾不已。他本可以轻易取那狗官性命,但最终选择了较为温和的惩戒。这是对是错?他不知道。唯一确定的是,看到那些被救治的百姓感激的眼神,他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满足。
回观路上,林墨羽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面对不公与邪恶,到底该如何把握尺度?杀一人救百人,是对是错?这个问题,他暂时还想不明白。
回到青冥观,林墨羽将黑水镇的情况如实汇报,唯独隐瞒了自己差点下毒和给县太爷贴噩梦符的事。
玄真子听完,意味深长地说:“你做得对。医者本分是救人,至于那些恶人...自有天收。“
林墨羽心中一惊,难道师父已经知道了?但玄真子没再多说,只是让他去休息。
接下来几个月,林墨羽的道术突飞猛进。他已能将真炁外放形成护盾,勉强抵挡普通刀剑;“洞金指“能在三丈外击穿铁板;符咒之术更是娴熟,能同时操控三道符咒。
一个雨夜,玄真子将林墨羽叫到静室,神色异常严肃。
“墨羽,今夜我要教你青冥观最高秘术之一——'诛邪剑诀'。此术一出,非死即伤,你须立下重誓,非诛邪不得使用。“
林墨羽跪下发誓:“弟子林墨羽立誓,'诛邪剑诀'只诛邪祟,不伤无辜。如违此誓,天诛地灭。“
玄真子点头,取出一把古朴的青铜短剑:“看好了。“
只见玄真子手持短剑,身形如鬼魅般闪动,剑身上浮现出淡淡的青光。他一剑挥出,三丈外的蜡烛齐齐熄灭,切口平滑如镜。
“诛邪剑诀以真炁驭剑,剑气所至,无坚不摧。“玄真子收剑,“修习此术,需先通晓人体要害与经脉走向,方能精准制敌。“
林墨羽开始了艰苦的练习。起初,他连让剑身发光都做不到。经过无数次失败,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,青铜短剑首次在他手中泛出微弱的青光。
玄真子欣慰地说:“不错,已入门径。但要真正掌握,还需实战历练。“
机会很快到来。初冬时节,山下传来消息,一伙专事“采生折割“的恶徒流窜至附近,已有多名孩童遇害。所谓“采生折割“,是将健康人特别是儿童致残后强迫乞讨的残忍行径。
官府缉拿多次未果,百姓人心惶惶。玄真子决定亲自出马,带上林墨羽。
师徒二人循着线索追踪至一处废弃的山神庙。夜深人静时,他们潜伏在庙外,听到里面传来孩子的抽泣声和恶徒的狞笑。
“小兔崽子,明天就给你'折枝',保准让你赚大钱!“一个沙哑的声音说。
林墨羽眼中杀机大盛。玄真子按住他的肩膀,低声道:“记住,救人为主。“
二人悄然潜入。庙内情景令人发指:五个孩子被铁链锁在墙角,个个遍体鳞伤;三个恶徒正喝酒作乐,旁边桌上摆着各种骇人工具。
玄真子打了个手势,示意林墨羽去解救孩子,自己对付恶徒。
林墨羽刚摸到孩子身边,突然一个孩子惊叫起来:“有人!“
恶徒立刻警觉,抄起兵器。玄真子见状,飞身而出,一掌击倒一个恶徒。另外两人见势不妙,一个扑向玄真子,一个转身就逃。
逃跑的那个正好撞见林墨羽。那是个满脸横肉的大汉,见去路被阻,狞笑着挥刀砍来:“小道士找死!“
林墨羽侧身避过,青铜短剑出鞘,青光一闪。大汉的刀断为两截,胸前多了一道血痕。
“你...你...“大汉惊恐地看着自己喷涌的鲜血,倒地抽搐。
另一边,玄真子也已制服另一个恶徒。被林墨羽所伤的大汉很快断气,这是林墨羽第一次亲手杀人,他盯着血染的双手,有些恍惚。
“墨羽!快救人!“玄真子的喊声惊醒了他。
师徒二人迅速解救出孩子们,连夜送回镇上。事后,官府将此事定性为“江湖仇杀“,草草结案。但百姓们都知道,是两位道士替天行道,除掉了那伙恶徒。
回观路上,林墨羽沉默不语。玄真子知道他在想什么,开口道:“第一次杀人?“
林墨羽点头,声音干涩:“我...我没想杀他,只是本能反应...“
“那人作恶多端,死有余辜。“玄真子平静地说,“你救了多少孩子,可曾想过?“
林墨羽摇头:“不是后悔,只是...感觉很奇怪。一条生命就这样在我手上结束了。“
玄真子拍拍他的肩:“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告诫你慎用杀术。杀人容易,背负这条人命的分量却不易。记住今晚的感觉,它会让你日后每次拔剑前三思而行。“
林墨羽深深点头。那一夜,他梦见了血,也梦见了被救孩子们的笑脸。
采生折割事件后,林墨羽的性情有了微妙的变化。他更加刻苦修炼,但眼神中的温和少了,多了几分冷峻。
玄真子看在眼里,决定与他深谈一次。春分那天,他带着林墨羽登上青冥观后的绝壁,俯瞰云海。
“墨羽,你随我修行已十三载,是时候思考自己的'道'了。“玄真子开门见山。
林墨羽一怔:“师父的意思是?“
“道家讲究顺应本心。这些年来,我教你的是青冥观的道,但你终究要找到自己的道。“玄真子目光深远,“比如面对恶人,是该度化,还是诛灭?“
林墨羽沉思片刻:“弟子认为,当视情况而定。如赵虎那般恶霸,惩戒即可;但如采生折割之徒,不杀不足以平民愤。“
“那么,谁来判定该杀不该杀?“玄真子反问,“你?我?官府?还是老天爷?“
林墨羽语塞。这正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
玄真子继续道:“我青冥观一脉,讲究'诛邪不诛人'。何为邪?伤天害理是为邪,荼毒生灵是为邪。但...“他话锋一转,“杀人永远是最无奈的选择。每取一命,都会在你道心上留下一道痕迹。“
云海在脚下翻腾,林墨羽的心绪也起伏不定。许久,他问:“师父,若杀人是为了救更多人,这杀孽是善是恶?“
玄真子笑了:“这就是你需要自己解答的问题了。记住,正邪之分不在术,而在心。剑可杀人也可救人,全看持剑之人。“
下山时,林墨羽的脚步比上山时沉稳了许多。他似乎想通了一些事,但又有了更多疑问。
当晚,他在静室打坐,回顾这些年的经历。从街头濒死的孤儿,到如今身怀绝技的道士,他走过的路充满矛盾与抉择。救人与杀人,看似对立,却又如阴阳相生。
“我的道...“林墨羽喃喃自语,“或许就是在必要的时候,背负杀孽去守护更多无辜。“
这个认知让他既沉重又释然。他知道,从今以后,他将走上一条介于正邪之间的独特道路——不滥杀,但也不畏杀;以道术诛邪,以医术救人。
第二天清晨,林墨羽来到玄真子面前,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。
“师父,弟子想下山游历,践行自己的道。“
玄真子似乎早有所料,取出一把带鞘的短剑递给他:“这把'青冥'剑随我六十载,今日传给你。记住,剑无正邪,人有善恶。“
林墨羽双手接过,拔剑出鞘。剑身如秋水,寒光凛冽。他知道,这不只是一把剑,更是一份传承,一种责任。
“弟子谨记师父教诲。不滥杀,但杀该杀之人;不逞凶,但惩必惩之恶。“
玄真子满意地点头,又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子:“这是我毕生医术精华,特别是解毒之法。你既学用毒,当更精解毒。“
林墨羽眼眶湿润,重重磕了三个头。
三日后,林墨羽背着简单的行囊下山。玄真子站在观门前,望着徒弟渐行渐远的背影,轻声自语:“雏鹰离巢,是劫是缘,且看造化了。“
山风吹动林墨羽的道袍,宛如展翅。他没有回头,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定。前方等待他的是怎样的道路,他不知道。但他清楚自己的原则——杀该杀之人,救能救之命。
正与邪的界限,从此由他自己界定。